丰镇月饼传承着,史书曾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果饼必圆”月饼起源很早,大约在周代就有。西汉的史籍中就有“饼饵麦饭甘豆羹”记载。饼饵就是扁圆形的食品。清代《燕京岁时·月饼》载:至供月,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在元旦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一些心灵手巧的制饼大师还把嫦娥奔月的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刻在月饼上。月饼在南方也称作胡饼、宫饼、丰收饼等。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不只民间供月神、吃月饼,就连清廷皇宫也不例外,紫禁城中的乾清宫和御花园都设案祭月,皇帝还亲自拈香祭拜。
丰镇地处塞外边地,月饼制作完全秉承了胡饼制作的正宗。原料只用面粉、胡油、食糖和少量碱面揉和烤制。但其做法与其他地方不同。分满油糖,二、四油糖两种。每一百斤面,油糖各用30斤,变成废品货共160斤,此为满油糖。每一百斤面,油糖各用25斤,叫四油糖,用20斤叫二油糖。烤制是上下火铛合盖而烤。上面的火铛火在上,由三股铁索拴吊,用杠杆原理起合,翻看火色,下铛即是大的平锅,火在灶内。烤制的成色全凭看火师傅火候的掌握技术是否恰到好处,达到微焦而不糊,内外通热,无一点夹生。因将水分炉尽,因此放在瓷缸中耐久不霉。
3
清朝时期,丰镇月饼就已成为当地细糕点行中的上品,许多大字号的老板经常安一瓷缸,缸底放一斤多酒,上扣瓷盘,然后装满月饼,早晚充作点心。酒味潮起来很有玫瑰的香味,有许多山西忻州、崞县等商人,经常往家中捎寄月饼,作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有的商家还把丰镇月饼作为联系往来赠品。
中秋节将近,丰镇的大街小巷都飘着一股浓郁的月饼香味。丰镇月饼远近闻名,之于我却有别样的意义。家从小做月饼,小时候并不会觉得特别,对于丰镇月饼有这么大的名气也一知半解。从小看着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做月饼,知道打饼子不分昼夜,实在非常辛苦的活儿,也暗下决心不做这么辛苦的营生。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晚辈的老去,才觉察出岁月的意义,那就是让你重新审视过去,看清未来。